孩子從小是奶奶帶,越長大卻越不喜歡和奶奶親為啥?
2023/06/29

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某個孩子「隔代親」的,說的就是這個孩子和自己的奶奶或爺爺之間的情感,要比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情感更加深厚、更加強烈。

但是,這種「隔代親」卻往往「堅持」不了很久,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,這種現象也會逐漸變淡。

ADVERTISEMENT

小齊結婚之后就懷孕了,因為年輕,對于孕期的注意事項并不是很懂,所以婆婆就搬過來一起住,一邊幫助小齊養胎,一邊幫助小齊做一下家務。

而孩子出生之后,婆婆也一直幫助小齊帶孩子,讓小齊能夠好好的坐月子,好好的養身體。

幾個月之后,雖說小齊帶孩子的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了,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,孩子仍舊由婆婆帶。

畢竟,婆婆對于帶孩子這件事是很樂意的,正好也退休了沒啥事兒,和孩子天天一起玩挺開心。而看到婆婆帶孩子很負責,小齊也就安心的去工作了。

至于孩子,天天能夠有奶奶陪著玩、做好吃的,身體倍兒棒,吃嘛嘛兒香,簡直就是「三贏」的局面。

後來,小齊就發現,孩子和奶奶特別的親,甚至比和自己都親,小齊知道,這是「隔代親」了。

于是,小齊不免就有點「吃醋」,便在工作之余,盡量的陪伴孩子,希望孩子不要把自己這個當媽的「看得太輕」。

就這樣,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,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,小齊卻發現了一件事,就是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和奶奶親近了,以前孩子在奶奶身邊就是一個「跟屁蟲」,但是現在對奶奶卻是有點「稀松平常」了,反倒是和自己越來越親。

對此,小齊感到有點疑惑,畢竟孩子可是奶奶一手帶大的,為什麼孩子年齡越大,就越不喜歡和奶奶親近了呢?畢竟奶奶還是和以前一樣陪孩子。

孩子從小是帶奶奶,可孩子越長大卻越不喜歡和奶奶親,究竟是何原因?

小齊家里的這種情況,其實在生活中普遍存在,孩子打小就是跟著奶奶或是姥姥長大的,平時簡直就是黏在了奶奶身上。

但是當孩子的年齡逐漸長大的時候,就開始「疏遠」奶奶,對此,心理學家表示是因為「依戀」,這種依戀通常發生在和孩子關系密切、接觸頻繁的人身上,并且更偏向于母嬰之間。

所以,小齊的孩子才會和「頻繁接觸」的奶奶變得親密,又和「關系密切」的媽媽變得親密。

ADVERTISEMENT

對此,不少網友心中尚存一些疑問:

為什麼孩子一開始和奶奶更親?

孩子一開始和奶奶親,主要有兩個原因,分別是依戀反應的年齡特征,以及接觸頻率。

小齊因為帶娃的經驗不足,所以孩子小時候一直都是由奶奶帶,這就增加了奶奶和孩子之間的接觸頻率,孩子對于奶奶的熟悉感更加強留,能夠從奶奶身上得到較多的安全感,這就增加了孩子對于奶奶的依賴。

孩子出生之后的三個月,屬于無差別反應階段,也就是對任何人都是保持同樣態度的。

三到六個月期間,孩子開始對親人的反應更加強烈,也就是開始認人了

在認人階段,雖說媽媽仍舊陪著孩子,給孩子母乳,但是孩子平時更多的時間是由奶奶帶的,所以孩子和奶奶的關系就會更好一些。這就是孩子一開始和奶奶更親的原因。

為什麼媽媽陪孩子的時間少,卻在後來獲得了孩子的依戀?

奶奶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,媽媽陪孩子的時間雖說不少,但卻沒有奶奶多,按理說孩子依舊會和奶奶親,但奇怪的是,媽媽卻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依戀,孩子對于奶奶的依戀反倒少了,這主要因為孩子在年齡增長的時候,慢慢的進入了情感聯結階段

在此階段內,孩子將會開始對自己的媽媽產生極大的依戀,這種依戀受接觸頻率的影響較少,孩子在接觸媽媽的時候,情感因素會迅速飆升,從而出現和奶奶不親近的情況。

那麼,家長如何增加孩子的依戀程度?

很多人覺得孩子隨年齡進入情感聯結階段之后,就會和媽媽親,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,這其實是不對的。

因為孩子在一定年齡之后,還會從情感聯結階段,發展到關系調整階段,從而被動的優化自己的情感關系,在潛意識中選擇對自己發展有利的情感關系。

也就是說,當孩子繼續長大的時候,如果媽媽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,那麼還是可能會導致孩子與媽媽的情感變淡

比如一些留守兒童,和媽媽的關系就很普通,甚至有些留守兒童根本不喜歡和媽媽在一起。

所以,作為孩子家長,媽媽應該注意維護孩子對自己的依戀關系,而在增加孩子依戀程度方面,父母可以這樣做:

①注意多陪伴孩子,陪伴是增長情感關系的最佳手段,近距離的相依能夠讓孩子獲得大量的安全感。

ADVERTISEMENT

②注意多關心孩子,你對孩子的照顧,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。雖說孩子可能不懂事,但孩子最明白誰對自己好。

③注意多和孩子互動交流,言語和肢體上的輸出,不但會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得到維系,并且還能夠迅速提升情感親密程度。

寫在最后

現在的年輕父母,往往工作較忙,所以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。不過,這里還是建議年輕的父母自己帶孩子,畢竟孩子是自己生的,以后的教育也都要靠自己完成,如果親子關系還不如家里的老人,孩子以后的教育引導就會很麻煩了。

AD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