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英國,教育體系是這樣子的:
一般孩子出生以后,前面的一年或兩年大多是媽媽來帶,英國的帶薪產假可以長達 9 個月到一年。如果媽媽在半年或 9 個月后決定上班,就會送孩子去托兒所(nursery),有的媽媽會做半職的工作,這樣小寶寶一個星期去上幾次托兒所。
為什麼這樣呢?
因為英國的托兒費用非常昂貴,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,這個媽媽一個人的工資可能都不夠。
2、3 歲之后,孩子就會全日或者是每半天去上一次托兒所;因為從孩子三歲開始,政府會提供一些免費的育兒費用,比如說,每周 10 個小時。
到孩子4周歲的時候,他就可以上學前班(reception)了。不過學前班也不是以學習知識為重點,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習慣學校這個氛圍、班級的秩序、和別人一起分享學習的這個過程。
到 5 周歲,孩子就需要上一年級了,這才正式地開始學習數學、英語,正式的學校教育拉開了帷幕。
01
5 歲前一定陪孩子做這兩件事!
第一件事:創造一切條件和孩子玩起來
英國父母經常會跟孩子一塊玩,他們也非常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,不管做什麼都會帶著孩子。比如,帶著孩子去超市買菜、帶著孩子出去運動、帶著孩子去博物館。
這其實正是親子教育最好的方式——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多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,出游、旅行、參觀,創造條件盡量和孩子在一起。
在英國父母看來,對 3 歲之前孩子的成長來說,陪伴是最重要的;3 歲之后,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增加了,自我意識逐漸顯露,這時父母反倒可以慢慢退出一些,適當放手。
有的父母擔心,不受約束的玩,是對孩子的放縱。其實,玩也是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認識的過程;游戲過程中,孩子能自然地學到規則和界限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