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從前是多麼大大咧咧的人,在成為父母的那一刻,都會變得心細無比,不管是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,還是教育問題,父母都十分謹慎。
但是,在謹慎的同時,父母卻有些不經意行為,給孩子帶來挫敗感,打擊孩子的自信心。
1
把意愿強加給孩子
孩子,是每個家庭的希望,蘊含著父母無限的期待。
所以,許多父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,或者自己想象中孩子應該成為的模樣,當作孩子應該努力的目標,并加強孩子在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。
殊不知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自己喜歡的領域。
父母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,只會讓孩子在壓力中不斷逼迫自己,成為父母眼中「優秀「的孩子。
一旦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,孩子內心會感到沮喪不安,產生強烈的挫敗感。這樣的孩子,會壓制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,即便長大后也會成為一個活在別人眼里的人。
2
與「別人家的孩子」比較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,而有些父母目光卻總是停留在別人家的孩子上,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較。
他們經常對孩子說,「李阿姨家的孩子語文又得了90分,你要多向人家學習」,卻忽略了孩子手中95分的數學試卷;明明自家孩子的手工精致無比,他們卻說,「隔壁的小雅跳舞真好看,你別總是瞎擺弄」。
這些比較對孩子而言,是不公正也是令人難過的。時間久了,孩子心中就會產生自卑感,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做,都比不上別人,永遠也不會被認可。
然而,真正的成長還沒開始,孩子的內心已經輸給了別人。
3
過分的數落,扼殺孩子的勇氣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