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啥說「別把女孩打扮的太好看」?心理學家的勸告,父母要聽進去
2023/06/28

隨著越來越多80后、90后「辣媽潮爹」異軍突起,這些寶爸寶媽們的孩子也被精心裝扮,一個個都成為了整條街最靚的崽。

尤其是很多小女孩,簡直就是大人的「芭比娃娃」,又是給孩子燙卷發,又是蓬蓬裙、閃亮發箍、手提包,各種裝扮,母子走在大街上也是回頭率極高。

ADVERTISEMENT

雖說給孩子打扮好看點無可厚非,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,也想讓孩子吃好點、穿好點,走出去風風光光,然而,作為一個擅長觀察和思考的旁觀者,我還是建議,別把孩子打扮的太好看,尤其是女孩。

為什麼說「別把女孩打扮的太好看」?心理學家給出的勸告,父母要深思

關于「父母是否應該花心思打扮孩子,尤其是女孩子」這個話題,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就此發表過言論,她認為「求學階段的孩子穿衣打扮干凈利落是本分,打扮得過于精致就是本末倒置了。」

李教授還鄭重勸告過家長: 「千萬別把女孩打扮太好看!」

為什麼這麼說呢?

①可能會誤導孩子,形成錯誤的價值觀

心理學上有個詞叫 「自我價值感」,是指一個人對自我內在價值的認可程度。

一般來說, 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,表現得會 更自信,有著較強的自尊水平和自強精神;而 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,很容易 自卑和自暴自棄

從小被父母打扮的太過精致、好看的女孩,會更在意自己的外貌身材、穿著服飾等外在的事物,而這些東西本身就比較膚淺,很容易被人攀比,一旦被她人比下去,孩子就會變得沮喪不安,產生挫敗感,從而否定自我。

而這種價值觀肯定是不對的, 自我價值感的確定和提高從來都是從內往外的產生的,包括且不限于 「積極社交」、「活在當下」、「幫助他人」、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」,而且最最重要的就是 「不與人盲目攀比」

②可能引發早戀,嚴重影響到學習

很多家長回憶一下,我們上學的時候,除了那些美麗卻不自知的女孩除外,班級中一般打扮特別漂亮的女孩,是不是更受易異性歡迎一些。

她們似乎也特別享受那種「眾星捧月」般的感受,很多女孩會收到成把的「情書」,上課和男生傳曖昧的小紙條,甚至早早就談起了戀愛。

女孩一旦有了「女為悅己者容」的想法,會更在意自己的容貌,總是想著穿衣打扮,心思和時間就不會放在學習上,嚴重影響到學習情況。

③孩子性格、為人處世也會受到極大影響

平日帶著妞妞出去玩,不管是在小區的健身器材旁,還是室內游樂場,亦或是戶外的沙堆,在一群喧鬧的小朋友中間,總有一兩個不合群的小姑娘佇立在一旁,遠遠的觀望、無法融入其中。

她們大都穿著漂亮的公主裙,因為害怕把衣服弄臟父母吵嚷,或者有著「小公主病」

ADVERTISEMENT

不屑和「野孩子們」混在一起玩,又或者是穿著實在不方便、玩不開。

看到這些孩子,我總是想起契訶夫小說中《裝在套子里的人》,不是一樣都行動得不到自由,連帶著身心靈都受到了摧殘和桎梏嗎?

把女孩打扮的太漂亮,實在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。孩子不是大人供為觀賞的「玩物」,依據大人的喜好進行裝扮。

孩子的天性需要在玩耍中得到充分釋放,千萬別讓這些「行頭」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「絆腳石」。

對于「愛美的女孩」,家長如何做好引導和培養?

但是,女孩生來就和男孩不一樣啊。女孩愛美啊,她們天然對鏡子有親切感,喜歡嘗試把五彩斑斕的色彩畫在臉上、涂在手上。

怎麼破?家長在女孩愛美這條路上一定要把好關,做好引導和培養。

①衣著簡單整潔、舒適大方為主

盡量少給女孩穿裙子,尤其是花樣繁復,有著蕾絲花邊、泡泡袖等設計的公主裙、淑女裝等。

現在很多運動休閑裝版型寬綽,孩子穿上也是活潑可愛,一點不輸那些設計花里胡哨的衣服。

純棉質地、寬松舒適的衣服行動起來更加方便,而且也有利于孩子身體成長發育需求。

簡單的服飾省去很多搭配的煩惱,孩子不會花太多心思在穿搭上面。

「衣貴潔、不貴華」,讓孩子懂得,穿著干凈整潔才是最大的得體。

②與其注重外在裝飾,內在氣質培養更重要

清水出芙蓉、天然去雕飾。最美好的東西都是那些天真質樸、清新自然的事物。

還記得曾經的奶茶妹妹、神仙姐姐,她們都有著卓爾不群的非凡氣質,在人群中如鶴立雞群般存在。

父母在養育女孩時,比起刻意打扮,不妨讓她們多跳跳芭蕾舞進行形體訓練,從外形上更勝一籌;

在內在氣質培養上,更要引導孩子多讀書、多思考,練練字、學門樂器,讓孩子專注內在世界的構建,不斷向外汲取養料,形成強大的內在力量。

③提高眼界和格局,形成正確的審美觀

有句名言說的好: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靈魂百里挑一。

只有大人有了正確的三觀,不斷提高眼界和格局,才會影響到孩子,形成正確的審美觀。

審美觀是什麼?是對美的事物此刻作用在我身上的正確認知。

小孩子的世界很單純,所以大人千萬不要將自己不同口味的審美提前安排在孩子身上。

堅持一個原則「簡單就是極致的美」。這樣再打扮孩子起來,也許就不會這麼糾結了吧。

AD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