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戴炎輝寓所」是建于日治時期的和洋折衷式古蹟,藏于台北南昌路巷弄深處,百年後由全新團隊起以「輝室」之名,攜手鍾永男建築師事務所、本事空間製作所,耗時三年半時間再造為老宅餐廳。
台灣第一位台籍司法院長就是戴炎輝先生,他也是台灣近代著名的法學教授,自1955年起于台大教授法學,並于1970年代擔任司法院院長與大法官時期,推動一系列的司法改革,1776~1895年期間主持整理了近兩萬件,關于淡⽔廳、臺北府等地的⾏政與司法檔資料,命名《淡新檔案》,是目前研究清代⾏政、司法、社會、經濟歷史的珍貴史料,也是現存唯一的清代台灣府縣檔案。
他的故居見證了台灣近代法學的發展,修復後改造成復古餐酒辦桌餐廳「輝室」,也飽含了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,例如現在仍然完整留存戴炎輝當時整理《淡新檔案》用的兩座書櫃,書櫃上的編碼標籤可證明其真實性,空間中也有戴炎輝後代特別提供的文物等用品陳列,喚起過去老時光的輝煌時刻。
「輝室」建築有明治維新時期帶入日本的歐洲古典洋風,內部的格局設計分為待客用的「西洋館」與私下生活空間的「和風宅邸」,作為過去休憩用的「緣側」走廊,以及如今化身為圓桌包廂的應接室內,日式牛眼窗與八角洋風天花板,可看出當時上流社會階級所喜愛的和洋並存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