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早,閨蜜突然發微信問我:
「你說,我是不是一個很差勁的媽媽?」
昨天晚上,她為了哄兒子睡覺,游戲玩了,故事也講了,催眠曲也唱了,兒子就是各種鬧騰不肯睡。
一想到還有一份文件沒有做完,一堆家務也等著她收拾。
她的火氣就噌噌地往上竄,忍不住對兒子一頓吼:「再折騰,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去?」
兒子雖然立馬安靜了,卻也明顯被嚇到了。
看著兒子睡著后眼角還掛著淚,她既心疼孩子又憎恨自己。
那種強烈的負罪感反復折磨著她,一整晚,她都難以入眠。
同為媽媽,我特別理解閨蜜,這個社會給媽媽角色太多美好的「束縛」:覺得媽媽就應該溫和、有愛、接納。
也給了媽媽太多的苛責:
孩子犯錯,媽媽就應該好好說,為什麼要發火?
發火是媽媽沒有好的方法,是失敗、無能的表現。
同時,媽媽本身也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:
生怕因為自己某一次發火,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,給孩子帶去一生的陰影。
于是,我們生活得擰巴而壓抑,不敢發火,再火大也得忍著、憋著。
如果不小心爆發了,我們就會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,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。
這世間所有媽媽,都無需自責
當過媽的人都知道,想要做個不發火的好媽媽,真的太難了!
我們都想成為溫柔如綿羊的母親,可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,生活的一地雞毛,壓力的各種累加,總在不經意間,把我們折磨成一只滿身是刺的刺猬。
想起前段時間,熱搜上那位因哄娃崩潰而狂扇自己耳光的二胎媽媽。
一早,她背著女兒,騎著電動車,送兒子去上學。
途中突然下雨,她只能返回,給孩子換好衣服,再出發。
可能因為淋了雨,兒子在學校哭到吐,剛到菜市場的她,只好背起女兒,返回家,取衣服,送到學校,再次趕往菜市場買菜。
回到家,她本想把女兒先哄睡,好準備午飯,做家務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