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天前,一位媽媽在家長群里吐槽,說自己快被上四年級的女兒氣死了。
晚上女兒寫作業,她叮囑女兒不要總想著玩手機,結果她依舊會偷偷玩;怕女兒餓了,就問她要不要吃點雞蛋喝杯牛奶,結果人家愛答不理;有時候女兒做錯事,她多說了幾句,還會被女兒嫌棄:「媽,你能不能不要這麼煩?」
這位媽媽說完以后,很多家長都七嘴八舌吐槽了起來。
就連我自己,也深有體會......
我們習慣和孩子苦口婆心地講道理,想讓孩子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。
可不管是好說歹說,還是軟硬兼施,最后孩子依舊是我行我素,甚至還會特別反感。
我們想要溝通更順暢、教育更到位,讓孩子真正把話聽進去,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跟孩子這麼難溝通,我們到底該怎麼去做。
父母跟孩子溝通困難的3大原因
1父母沒做到「同頻共振」
當父母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時,自然就無法產生共鳴。
就像兩個人在同時觀看不同的電視節目,父母在看成人的電視劇,孩子在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,不在同一頻道上,自然也就無法交流和溝通。
2正面要求不明確,不平等的溝通
比如家長想要求孩子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,父母通常會說「你看看你的房間又亂糟糟的」,但是孩子聽到的是被否定和負面的指責情緒。
如果換成「你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好嗎?」在要求孩子做事時需要與孩子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溝通,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的存在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