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進入到小學四五年級,就開始有家長著急了:
「我的孩子要不要讀四大名著?」
「讀原著還是改編版本?」
「四大名著難啃,娃讀不進去咋辦?」
其實,這樣的困惑,在我家哥哥剛上四年級時,我也有。因為現在的孩子,小學書本上,就已經出現四大名著的內容了。等到國中、高中,語文老師也會要求學生把四大名著讀下來,尤其是必讀、必考內容。
還記得去年大學聯考試卷出來后,不少家長開始給娃買四大名著,因為語文作文考題就是《紅樓夢》中的一段內容,根據內容選角度寫作文,沒讀過的學生,根本不知道,應該怎麼寫?
請教了一位在小學任教20多年的語文老師,他說現在孩子讀四大名著確實很頭疼,讀原著,讀不懂,改編版本又良莠不齊,有些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,孩子看了也沒用的,語文老師也很頭疼!
語文老師說,現在孩子的閱讀習慣,其實是順其自然養成的,而且要秉承「興趣至上」的原則,喜歡讀才能讀出所以然,硬逼著孩子讀,他會更厭煩。
這件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做起來很難。幫孩子保持閱讀興趣在原著的基礎上,是很難行得通的。
語文老師說,班上有50%的孩子,是讀過四大名著的,但顯然都不怎麼感興趣,讀也就是囫圇吞棗,剩下的50%學生,是對四大名著有 畏難心理的。
後來,他篩選了幾十套改編書后,圈定了一套適合青少年讀的四大名著,并且拿來讓幾個孩子試讀了一下,果然,那些有畏難心理的孩子,有了閱讀意愿。而那些讀過四大名著的孩子,也表示出了更強烈的閱讀意愿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