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是不是都有過這種感覺: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,在一頓「火力輸出」之后,或許是為了安慰孩子,也為了安慰自己,經常會在最后補上這麼一句:「我還不是擔心你!」
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:我就是因為擔心你,才說了傷害你的話。
在養育孩子過程中,有不少父母在用言語傷害孩子心理的同時,卻總是振振有詞地說:「我都是因為擔心你才這樣,這是愛你的表現。」
認真分析之后,我們不難發現,如果我們把「擔心」孩子,改為「關心」孩子,就會收到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效果。
●案例:孩子和同學在班上因一件小事情打了一架,犯了錯誤,被老師批評。
◆「擔心」孩子的爸爸媽媽會這樣說:
「你這樣下去,會造成什麼后果知道嗎?你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!到時候怎麼辦!」
◆「關心」孩子的爸爸媽媽會這樣說:
「你還好嗎?我想沒有人會去故意犯錯,只是這個結果確實讓人懊惱,是嗎?需要爸爸媽媽陪你一會兒嗎?」
「如果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,就和我們說說。」
▉教育案例分析:孩子犯了錯本就惶恐不安,父母的「擔心」反而加劇了孩子的負面心理,無助于孩子改正錯誤。
用「關心」孩子的口吻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了,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切,這對孩子改正錯誤將產生積極的影響。
●案例: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,一個小時過去了,才寫兩行字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