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,家長也害怕孩子養成攀比和浪費之風,所以格外注意節儉教育。但是所用的節儉教育方式,多是重復一句「家里沒錢」,這恰恰在摧毀孩子。
曾聽說這麼一件事,寶媽有一個兒子,從小到大一直在用「舊東西」,這都是因為媽媽過度節儉。在寶媽懷孕的時候,她就給孩子找來了很多舊衣服。兒子小學期間,也很少能買新衣服,有時候還要穿看著像女孩的舊衣服。班里有同學常常以此取笑他,兒子皆是沉默面對。
男孩子都喜歡玩具,可每次孩子向寶媽提要求的時候,寶媽總是說「家里沒錢」,可事實上并不是如此。寶媽這種話說得多了,兒子就信以為真。
上國中之后,眼睛近視看不到黑板,可他個子高大,一直坐在后排,內向的他不敢向老師提要求換座位,也不敢向寶媽提要求買眼鏡。最后成績一落千丈,只能讀很差的高中和大學。
大學時候,身邊有不少同學談戀愛。可他覺得「家里窮」,心理十分自卑,即使有喜歡的女生或者有主動靠近的女生,他也不敢靠前。最后,兒子也像寶媽一樣節儉,但周圍人總是覺得他小氣,很少跟他做朋友。
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后,因為性格一直唯唯諾諾,因此工作好幾年一直還是小白領,工資也沒有多大提升。然而,寶媽對兒子的這種現狀,卻還不自知一定程度上,是她「過度節儉」造成的。
①刻意哭窮
這種節儉方式,會讓天真的孩子把節儉誤認為是不能花錢。且孩子會因為「家里窮」,心理產生自卑和敏感,做事的時候不敢放開手腳。
②吃穿難看
這種節儉方式,一般是家里條件還可以,但就是讓孩子穿得又舊又破,讓孩子吃得又少又苦。孩子會把這種情況與同學做對比,人際交往時變得畏縮。
③貪小便宜
這種節儉方式,會讓孩子同樣養成惡習,在之后的社會生活中,或許會為人所不齒。當然孩子眼光也變得比較狹窄,只看得到眼前的小利小惠。
①家長言傳身教
家長正確的節儉行為,對孩子是有榜樣作用的。比如父母吃飯的時候,不浪費糧食,外出吃飯也是吃多少點多少等。
②確立金錢價值
孩子要懂得真正的勤儉節約,應該首先確立金錢價值,不然一味的省錢,就變得扭曲了。孩子確立了金錢價值觀后,就知道該省的省,該花的花。
③引導勞動體驗
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做勞動體驗,畢竟吃苦才懂事。比如讓孩子去干農活,這樣他才知道勞動果實得來如此不易,如此對父母的錢不會輕易揮霍,對自己的錢不會大手大腳。
父母言行對孩子就是教育,深刻到影響孩子的一輩子。所以,家長應該時刻反思自己言行是否「太過」,要及時予以糾正,這或許成為扭轉孩子人生之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