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子上大學后感慨:幸虧媽媽逼著在小學養成好習慣,學習才更從容
2023/05/05

一位大學生媽媽分享說,兒子正在備戰考試,閑聊的時候感慨說:媽媽,謝謝你當年不遺余力地對我嚴格要求,才讓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,讓我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又穩又輕松。

原來,這位媽媽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從來沒有佛系過,對孩子的時間管理抓得特別嚴。

她要求兒子每天自己列計劃,完成一項計劃打勾確認,之后她要檢查任務完成的情況。如果發現兒子沒有按計劃完成所有事項,她會要求兒子進行反思,看時間規劃是否合理。

ADVERTISEMENT

小孩子都貪玩,開始很不適應這種學習習慣。還會埋怨媽媽,羨慕別人的媽媽,「你看誰誰媽媽多好,沒有那麼多要求。」

媽媽也擔心過親子關系會受影響,不過更擔心將來兒子埋怨他小時候不對他嚴格要求,讓他錯失一些機會,所以,還是堅持了自己最初的原則。

經過一段時間后,兒子終于適應了做計劃的節奏,慢慢做到了無痛自律,從來不會拖延,當日事當日畢。

兒子平時會緊緊跟著老師的上課進度學習,回家后扎實完成各項學習任務。由于平時基礎好,到考試的時候從來不會復習到半夜三更、臨時抱佛腳,非常淡定從容。

從小學、到中學、再到大學,這個做計劃的好習慣一直堅持,一直讓他受益。

兒子品嘗到好習慣的甜頭,再回頭看,發現媽媽當初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。不禁感慨,幸虧媽媽逼著在小學養成一個好習慣,學習之路才走得如此從容。

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成雅梅老師在《好習慣帶來好成績》中提到: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讓孩子邁向學霸之路。有研究發現,智力相同的兩個孩子,有學習計劃的孩子學習目標更明顯,學習時更專注,沒有學習計劃的孩子在學習時相對松垮。

所以,讓孩子從小學起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特別重要。

如何制定一個計劃?

先要找好依據,根據孩子的學習基礎、學習目標、空余時間都可以,要讓計劃有可行性,不是一張廢紙或廢表格。

接下來,把所有事項縱向或橫向排列,放在一張表格中,在對應的橫向或縱向列好日期,一張計劃表格就做好了。電腦打印或者手工繪制的方式均可,怎麼方便怎麼來。

比如,以學習目標為依據,想讓孩子全面發展,培養綜合能力。那計劃可以是,每天寫作業之后,閱讀中文30分鐘、閱讀英文15分鐘、做數學思維15分鐘、做數學口算10分鐘、發展興趣30分鐘等等。

孩子下午5點到家,「玩+吃飯」后6點開始完成各項任務。

6:00-7:00,寫作業,休息10分鐘。

ADVERTISEMENT

7:10-7:40,閱讀中文,休息10分鐘。

7:50-8:05,閱讀英文,休息10分鐘。

8:15-8:30,數學思維。

8:30-8:45,數學口算,休息10分鐘。

8:55-9: 25,發展興趣。

具體到每個孩子肯定是不同的,因為每個孩子的放學時間、作業量、學習目標、精力等都不同,要因地制宜,不必千篇一律。

如果時間少,精力不夠充沛,課外任務就少一些。反之,課外任務可以適當增加。主要讓孩子知道計劃很重要,養成按計劃規律做事的習慣即可。

像我家兩個孩子,精力都非常充沛,不到10點不犯困,早上還能6點多醒來,所以,晚上任務就比較多,他們還樂在其中。

制定計劃要注意的事項

制定計劃表格不是很復雜的事情,但如何讓孩子愿意執行計劃,慢慢形成習慣才更考驗家長。在帶孩子的過程中,總結出了幾個關鍵注意事項,如果能做到,讓孩子養成習慣就會易如反掌。

計劃要以孩子為主,家長為輔。

計劃的主體是孩子,需要孩子完成而不是我們,當然需要孩子親自參與,他自己認可才能進行。我們只不過起到輔助作用,給出建議、幫忙整理等等。

在制定計劃的時候,要和孩子一起商量,預計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、他喜歡讀哪一本書、他想用哪種形式學英語、是否愿意做一套有難度的數學思維題目、口算采用什麼形式、發展興趣還要考慮到是否擾民等等。

一邊商量一邊形成文字,最后讓孩子確認,點頭同意,形成約束。

計劃要讓孩子看到效果,獲得成就感。

《這樣養育,孩子才有內驅力》中提到:一個成就感較高的孩子,對實現目標的積極性也會更高。成就感較高的孩子不一定做的是自己最擅長的事情,因為真正吸引他們的是朝目標靠攏的過程。

制定的計劃要循序漸進,不能讓孩子一口氣吃個大胖子。

比如識字量還不夠大,就讓他自主閱讀,他肯定做不到。不如讓他讀一些以前親子閱讀過的書,或者和家長一人讀一半,減輕孩子的負擔。

讓孩子感覺有能力做到,他能較為輕松地完成任務,又看到自己的進步,從而獲得成就感,之后才愿意接受各種挑戰,證明自己的實力。

ADVERTISEMENT

計劃不要太滿,讓孩子有喘息時間。

水滿自溢,如果各種任務占據了孩子的全部空閑時間,他肯定窒息到無法忍受。孩子需要緩沖,需要發呆,需要放空自己。大腦經過一定的休息和休整,才能更好地執行各種命令。

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,但也要給孩子一些隨心所欲的時間,讓他感到無比快樂。比如在每個任務中間安排休息時間,在所有學習任務完成前后有一段自由活動時間,讓孩子天馬行空。

計劃可以根據情況修訂,讓孩子感到人性化。

我們常聽說「計劃雷打不動」「苦苦堅守」,有時候是反人性的,讓孩子感到痛苦難以堅持,有時候遇到事情不放靈活進行調整,讓孩子感到一些溫情。短暫的擱置,一點都不會影響孩子養成長期的習慣。

比如孩子生病了、遇到重要的活動、長途旅行太疲憊了等等,都可以暫停計劃,讓孩子充分地養身體、度過人生重要的一刻、調整身心狀態。稍作休整,孩子充滿活力,計劃執行得更到位。

寫在最后:孩子小的時候可能不理解養成做計劃的習慣有多麼重要,可能會埋怨大人對自己太嚴格,長大了就會發現以前的付出不會白費,會讓自己在整個求學生涯中受益甚至終生受益。

家長作為過來人,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,想法設法,在小學階段就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做計劃的好習慣,將來才不會后悔過去的蹉跎。

AD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