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清華碩士媽媽,生娃后轉入教育行業,孩子現在上四年級,馬上五年級。
孩子開始上國小的時候,她很佛系,更傾向于快樂教育。但後來看到周圍孩子的變化,又加上讀了大量教育書籍,才發現佛系危害很大。開始介入孩子學習,孩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所以她特別呼吁:國小階段,請「深度介入」孩子的學習,否則追悔莫及。
作為過來人,非常贊同清華媽媽的觀點。也看到很多家長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,紛紛表示國小階段,「管」比「不管」要好。
清華媽媽認為,孩子的學習總能量并不是固定的,而是需要開發的。開發出的正能量把孩子的學習代人正向循環,正向循環又促使再開發,孩子將呈現幾何級數的成長,沒有適時開發的孩子就被遠遠甩在后面。
腦科學研究發現,大腦在使用中成長。
不是國小階段用的多了,到以后就沒有發揮空間。那些後來失去學習興趣的,不是因為大腦開發得多,而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太多,總是被嘮叨和催促,對學習心生反感。
大寶開始學英語的時候,感覺特別難,聽不懂、學不會,情緒低落,總是想著逃避學習,對學校都沒了好感。
我發現大寶的困難后,找了當時剛剛興起的看動畫片、讀繪本的方法,陪他一起學英語。
大寶能聽懂,興趣大大提升,英語成績突飛猛進,成為班里唯二聽力好的孩子,自信心爆棚,直到高中都保持非常好的優勢。
他的英語并沒有因為在國小的時候學的多而失去后勁,反而越學越有勁頭,成滾雪球時成長。因為英語好,也讓他用英語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其他科目,不需要額外刷題,也能輕松取得好成績。真是磨刀不誤開柴功啊!現在想來,幸虧及時發現、及時深度介入,及時止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