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問家長們一個問題:
如果孩子突然跟你說:「媽媽,我今天想寫完作業再吃飯」,你會怎麼樣?
我猜絕對是心花怒放吧,甚至恨不得晚飯直接給孩子加個大雞腿。
但如果孩子告訴你說:「媽媽,我想玩完再吃飯」,你又是什麼反應呢?
也許你會回答:「你怎麼就知道玩!」然后噼里啪啦一頓數落。
如果把學習和玩耍放在一個天平上的話,多數家長的心一定更偏向學習。
但我漸漸發現,很多家長其實面對學習和游戲是很糾結的:一方面,會想要滿足孩子的快樂教育;另一方面,又會想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,萬一我的孩子跟不上怎麼辦?
馬云在一次演講中,說過這樣一段話:
現今社會,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、背、算這些東西,不讓孩子去體驗,去玩,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。我可以保證:三十年后孩子們找不到工作。
確實如此,因為我們始終爭不過互聯網和智能機器。
但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,比不會學習更可怕的,是孩子不會「玩」。
不會玩的孩子,越變越懶
很多家長說,玩有什麼難的?我家孩子放假可以在家對著電腦或手機玩一天,各種游戲玩得不亦樂乎。
但恰恰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「玩」,才會選擇手機游戲消磨時光。
「玩」的本質,是鼓勵孩子主動去體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而不是被動接受。
但生活中卻是大量缺乏營養的電視節目和不健康的游戲,讓孩子被動吸引和選擇,漸漸地,這些不會「玩」的孩子,就會變得「越來越懶」。
生活習慣上:
熬夜、賴床、在沙發上一坐就是一整天、沉迷外賣和垃圾食品,視力越來越差,體重漸漸飆升。
思維方式上:
「無腦」的快樂不需要思考,不需要感悟,當孩子盡興之后沒有更多的收獲,留下的只是空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