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《白夜行》中寫過這樣一句話:「太陽和人心,都不可直視。」
人心向來都是很難推測的,即使是表面純真善良的孩子,可能也會釋放出無端的惡意,有些小孩做出來的事,甚至可能比成年人更加惡毒。
這也是為何校園霸凌事件屢見不鮮的原因,作為父母,我們需要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,讓校園霸凌遠離小孩。
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,圖文均無關
1、校園霸凌是很常見的
兩組數據帶你直觀感受校園霸凌的普遍性:
A:據數據統計,每年全球大概有2.43億學生遭受過校園霸凌,占據著學生總數的32.5%。這也就意味著,每十個學生中,大約就有3~4名學生遭受霸凌。
B:在中國青少年一項調查數據中發現,至少30%的中小學生曾經被欺負,32.5%偶爾被欺負,6.1%經常被高年級欺負。
由此可見,校園霸凌的涵蓋面積十分廣,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加強安全意識,保障他們在學校不被欺負。
2、如何區分孩子是被欺負,還是正常的打鬧
這個界限在哪里,父母也需要明確。因為萬一模糊了界限,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。教育專家認為,可以圍繞以下幾點去分析。
主觀敵意
一個小孩單方面故意挑釁對方的行為,其實就是主觀敵意。例如,兩個小孩上課玩游戲,一個孩子故意推搡或者恐嚇別人,這可以稱之為霸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