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帶娃,樸素的想法就是「養兒防老」,老了以后孩子能孝順,自己年老體弱以后,能夠有所依靠,不至于晚年凄涼,無人照顧。
當然也有新觀念的父母,經濟條件比較好,把孩子撫養成人,是自己的責任,老了不指望孩子養老,提前買好了環境良好的養老公寓,不麻煩子女,只是處處幫著子女,不計報酬和辛苦,這樣的父母具有奉獻意識。
大多數父母還是希望老了以后,子女在身邊照顧,心里才有底,緩解孤獨,含飴弄孫,安享晚年。可是有的老人到了晚年,孩子不愿意把老人接到身邊,各種推脫,老人心里悲悲戚戚。
1、對老人各種挑剔
沒有完美的父母,在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,孩子認為自己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,埋怨父母沒有好的認知,對自己的原生態家庭感到自卑,時常把牢騷掛在嘴邊,讓父母心里不好受。
老人辛苦帶孫子孫女,子女也是挑毛病,拿著放大鏡看缺點,
卻不看老人付出了多少,老人把子女,孫子孫女辛辛苦苦養大,卻養了個白眼狼。
從父母的角度來說,可能做得不夠,但是也在認知范圍內給了孩子最好的,并滿心寵愛,孩子挑剔埋怨老人,為的就是不想贍養老人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