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個孩子因為內向而被人貼上標簽:
比如敏感自卑、性格孤僻、害羞、膽小,甚至還有人將內向跟社恐、抑郁劃上了等號。
你可知道,這些標簽對孩子意味著什麼?
每一個負面標簽,都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心靈,都可能成為桎梏孩子的無形枷鎖。
孩子無助,父母也底氣不足。
然而,事實真相并非如此。
在《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》一書里,作者馬蒂·蘭妮博士告訴我們:
「內向和外向,本就是性格特質的不同,并無優劣之分。」
曾有調查表明,世界上70%的成功者都屬于內向型性格。
愛因斯坦、比爾.蓋茨、巴菲特、喬布斯還有總統普金,都屬內向性格。
內向,是一種天賦,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,而非缺陷。
別再執意改變孩子的性格特征,接納孩子,尊重孩子,遵循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,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長。
內向型孩子往往具有更多潛在的優勢,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優秀。
超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,讓思維更有深度
或許你還記得《最強大腦》中那個令人矚目的高光時刻:碎片尋蹤。
無數形狀各異的彩色碎片混淆著視覺,而選手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,精準定位能構成目標圖形的所有碎片。
少年孫弈東以29秒的出色成績擊敗清北學霸,脫穎而出。
如此優秀,讓多少父母艷羨不已。
內向型孩子不善言辭,卻很會觀察,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重點或者細微之處。
一旦他認準了方向,就會不斷向深處尋求探索,因而,對于興趣愛好的理解和鉆研,往往超過同齡人,也讓認知多元化。
正是超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,賦予內向型孩子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。
內向型孩子,不管是做游戲還是講故事,都比外向型孩子表現得更為認真。
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越少,越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投放在自省和思考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