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朋友聚餐,聊到孩子受挫能力的問題,一位朋友表示家里的兩個孩子,二寶比大寶受挫能力更弱,因為他格外在意輸贏,雖然比哥哥更努力,但一旦事情發展沒有達到他的預期,他就非常接受不了,會不停的哭鬧,不愿面對這個現實。
朋友家的力力跟另外一個朋友家一樣是個男孩,她說她家孩子情況更嚴重。上次力力幼兒園舉辦了一次家長運動會,跟爸爸一起兩人三足之前,她就跟孩子說了今天爸爸身體不舒服,可能拿不到第一。
因為之前孩子就一直在說想拿第一,朋友便想提前給他打下預防針。等到了比賽,雖然爸爸盡力了,但最后還是落后了一點,只得了第二。
事后力力一直在哭,甚至躺在地上哭鬧,最后得了第一的家長,只好把獎狀給了他。等到了回家之后,她因為這件事批評了孩子,誰知力力居然因為這事開始拒絕起了上學。
朋友說,從這件事她開始反思,是不是自己把孩子保護得太好,從而導致孩子受挫能力如此之弱。
事實上,孩子受挫能力強弱確實跟家長教育有很大關系,一般來說,這些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受挫能力的下降。
1、以孩子為中心,過度溺愛
中國式父母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孩子看得太重太弱,他們習慣性的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保護者,承包孩子的一切并且無條件付出;他們在過濾外界危險的同時,也過濾了孩子試探外界用來成長的機會。
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過度以自我為中心,受不得一點委屈與挫折,并且在失敗后容易喪失信心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