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個五線城市媽媽」的朋友圈,引起了我對「教育信息差」的思考。
她記錄女兒的每個周末日常:
有女兒跟著研學隊伍走進傳統文化體驗扎染技藝的視訊;
有女兒站在古建筑中認真聽導游講述建造理論、歷史知識的圖片;
有女兒在商場和很多同學一起跳舞自信的樣子;
還有女兒拿各種獎項的記錄……
果然,優秀的教育不是刷題苦讀,而是在多彩多姿的學習生活中激發向上的動力。
正如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所說:「教育不是灌輸,而是點燃火焰。」
如何有效點燃?在于父母獲取教育信息的多少。
信息差越小,孩子就越能掌握學習方法、越能做出成績、越能少走彎路。
縮小學習方法差
農民父親「輸出式學習」培養出學霸子女
父母聚在一起,抱怨最多的就是,孩子不愛學習、怎麼管都不聽;經常疑惑,同樣的教室和老師,為什麼學習成果不一樣。
一位執教20年的老教師說,差別就在于學習工具、學習方法。
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:
一位農民父親教出了一個清華女兒、一個北大兒子。
父親說,自己沒念過書,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,但不能由著孩子亂學,渾水摸魚。
于是,他想出辦法,每天讓孩子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,跟自己講一遍。孩子做作業,他在旁邊讀孩子的課本,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;孩子不懂,就去問老師。這樣孩子既當學生又當老師。
這位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父親,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輸出所學的知識,無意間用對了非常棒的鞏固知識點的方法——費曼學習法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