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曉聲說:熬過了帶娃的苦,又迎來了教育的難。養育孩子的過程才發現,生孩子雖然痛,養孩子雖然苦,但都不是最難的,最難的是怎麼教育。太嚴格不行,太嬌慣也不行,誰都可以放手,唯獨媽媽不行。
經常看到家長們的傾訴,孩子學習壓力大,抑郁休學了,堅持上學的孩子,也常常會郁郁寡歡、表情凝重、一言不發。年齡范圍很廣,不僅有初高中的孩子,還有小學生。
《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(2021~2022)》顯示,青少年群體有14.8%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。北京安定醫院梁月竹醫生接診過最小的患者是6歲,青少年心理專家徐凱文接診的患者中,最小的年齡是10歲。
女孩悠悠,小學的時候成績優秀,鋼琴、舞蹈、繪畫參加比賽經常拿獎,是老師表揚、同學羨慕的對象。
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是塊成才的料,總是鼓勵她努力學習,休息時間更多是帶她去興趣班或者圖書館,很少外出活動,很少和同齡人交往。
到了國中,為了備戰中考,陸續砍掉了所有的興趣班,專攻文化課。女孩的成績卻沒有因為學習時間增多而變得更優秀,大多處于班級中游水平,偶爾能考前幾名,但不夠穩定。
父母一直認為孩子智商沒問題,只是不夠努力,可能玩手機時間太多。總是用激將法讓她重視學習:想考上重點高中,必須要到600分以上,像你這個成績,是不可能的,要多花心思學習才行。
似乎有點作用,要強的女孩拼勁全力,終于考上了讓父母臉上有光的重點高中。
但是還沒上高中,父母又開始施壓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