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種類型媽媽,就算再累也養不出好孩子,愿你不是其中之一
2023/05/08

前些時候看到一位來自廣東的媽媽發文稱,她想與27歲的兒子斷絕母子關系,對他簡直失望透頂!

原來她兒子自畢業后,找過一份工作,卻只干了半年,從此就躺平在家,早不起晚不睡,一天只玩手機打游戲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,連喊吃飯都愛理不理,端到跟前給他吃還發脾氣!

一天啥也不干沒收入,就想著法兒跟父母要錢,還跟人學會詐騙……父母為他這樣的兒子,50歲不到就愁白了頭,精神狀況也出現問題。

ADVERTISEMENT

這篇瀏覽量很高的文章,評論者也不少。讓人想不到的是,竟有很多家長表示有類似經歷!也就是說,當今社會,像這樣 躺平、擺爛、啃老的年輕人,真的不在少數!

許多人同病相憐,許多人表示憤慨。在眾多評論當中,我看到一位「人間清醒」一語道破夢中人:「 你不能養活他一輩子,為何從小對他那麼嬌慣?

這句話很犀利,卻讓很多人陷入深思。所謂旁觀者清,想必也讓那位母親看清孩子問題的根源: 自己曾親手種下的「因」,造就了如今一切的「果」!

自古有訓「子不教,父之過」,「慈母多敗兒」。我們疼愛孩子沒錯,但是過度疼愛就是慣縱!我們為了使孩子少一些哭鬧和糾纏,少受委屈和少吃苦,做得太多太多,甚至可能事事包辦。

如此便 剝奪了孩子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,阻礙孩子培養獨立的人格。都說「慣子如殺子」,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!

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,過安穩幸福的生活。但不正確的養育方式,培養不出好孩子,尤其是以下5種類型的媽媽,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!

控制型

我們身邊并不缺少「虎爸」「虎媽」,這類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極強。他們幫孩子規劃好了「完美」的人生道路,并 把「聽話」作為評判孩子好壞的最高標準

將自己意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,對其生理、心理狀況卻置若罔聞。若孩子沒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走,甚至生出「不該有」的想法,家長便覺得是叛逆!

經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:「我是為你好才會這麼管著你,如果你不是我孩子,我管你干嘛?」類似話語孩子聽得多了,便會內化這種認知, 將關愛和控制視為等同

所以孩子即便長大了,也極度依賴父母,需要被牽制著才能往前走。殊不知這在外人看來,就是十足的 「媽寶」,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,很難活出自我

愧疚型

有一次,我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,見一小男孩對著自己的媽媽大聲埋怨道:「都怪你,你忘了給我帶手工,害我被老師批評!」

那位媽媽愧疚得連聲道歉:「對不起寶貝兒,媽媽忘記了,下次不會了。

ADVERTISEMENT

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媽媽是最關心孩子成長的人,卻也最容易產生愧疚感。 寶寶哭了哄不停愧疚,母乳不夠愧疚,孩子不高興愧疚,對孩子發脾氣愧疚……

你以為你真的愛孩子,指望孩子有一天能發現你卑微的愛,而對你態度轉變?你長時間無私付出,將很難得到孩子的回應,只會讓孩子覺得理所應當!

當他遇到無法應對的困難,只會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,責怪你「辦事不力」,而非客觀找問題的根本原因,以及解決辦法。如此,他沒辦法進步,也永遠長不大。

攀比型

鄰居寶媽又在教育孩子,只聽她帶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對孩子說:「別人次次考第一,你看你考了多少分?一起學鋼琴,人家連跳三級了,你連初級都難過……你怎麼處處都不如別人!」

現實中,媽媽應是「最攀比」的人群,總忍不住拿自己孩子跟鄰居、同事、朋友、親戚等人家的孩子比。上到升學考試,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,無一不明里暗里較勁兒!

別人家孩子學習好,自家孩子也不能差;別人家孩子上興趣班,自家孩子怎可落后……不知不覺中, 孩子成了你攀比的砝碼,無論做什麼總要給他找參照,并且是讓他自慚形穢那種

經常將孩子與「別人家的孩子」比較,會導致孩子自卑無自信。在孩子的心里會被打下一層烙印: 我不夠好,我不值得被愛,爸媽也不喜歡我……

孩奴型

一位媽媽感嘆:自從當媽以后就沒了自我,所有一切都是圍著孩子轉。 工作辭了,興趣沒了,出門少了,跟朋友斷了,與老公相處也淡漠了……

身邊多少媽媽,為了家庭為了孩子,甘愿放下一切,犧牲所有社交。似乎只有「全心全意」地付出,才能稱得上是一位好媽媽。

這樣的媽媽是無私的,但代價也異常沉重,于孩子的成長卻是弊大于利。孩奴型父母雖付出很多,但這份 沒有邊界的愛,卻不是孩子所需要的,甚至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

疼愛孩子無可厚非,但如果沒掌握好尺度,就會淪為「吃力不討好」的孩奴型父母。孩子在你過度的庇護中,

ADVERTISEMENT

習慣坐享其成,習慣依賴。最終你成就不了孩子,反而會養一個「巨嬰」!

焦慮型

當下社會,貌似 精神焦慮的媽媽越來越多。比如,帶寶寶出門前,媽媽總要再三確認孩子(可能)需要的東西是否帶齊,并再三叮囑孩子:要跟緊媽媽,別亂跑,東西不能亂摸……

還記得小時候,我們都是自行背著書包上學,滿村、滿巷子跑。但如今,我們無時無刻不擔心那隨時可能出現的「人販子」,擔心那危機四伏的車流,擔心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……

種種不安全因素疊加,讓媽媽們心理壓力山大!我們對孩子的擔心和焦慮沒有止境,永遠是心頭上繃得最緊的一根弦,把自己弄搞得身心疲憊!

但你可知,過于焦慮是對孩子是無形的「詛咒」。你態度正面積極,孩子在你的影響下,會變得陽光、健康。若你總擔心孩子,他也 會被暗示,可能真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,或變得緊張敏感、焦慮不安

寫在最后

國外很多父母,對孩子實行「放養型」教育。他們更傾向于孩子獨立成長,讓孩子體驗現實中各種挫折,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在國內,我們卻更多是處處為孩子「精打細算」。

過度寵愛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,會讓孩子以后的人生路坎坷崎嶇。讓孩子吃點苦、受點累,反而促使他們成長,為將來儲蓄更多能量,更容易實現自身價值。

AD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