嫂子給侄子做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,創意果盤。
表妹問:「怎麼每次做果盤都找咱們家呀?」
嫂子樂著回答:「還不是因為咱家開著水果店?」
表妹:「那下次別答應著做了,主要太麻煩了。」
嫂子:「那不行,萬一因為這事兒,老師對咱有意見,然后對孩子不好怎麼辦?」
表妹:「那倒也是!」
這是家人之間的一段對話,作為母親,我能理解嫂子的心情。
任何一對父母,都會擔心的事情就是:老師對孩子好不好。
老師對孩子好,那麼各方面都會照顧到,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落下;可若老師不喜歡孩子,對孩子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。
在我國,喜歡將孩子比作花朵,老師則是呵護花朵成長的園丁。可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配稱作是「園丁」。
童話大王鄭淵潔連發兩條微博,其中一條的內容是:「請教大家,如果一個小學班主任煽動學生之間的仇恨情緒,比如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說某位學生有「邪氣」,是「外星人」,導致全班學生不理那位學生。這樣的班主任,合格嗎?」
這條微博下面有多條一樣的評論:「這不是帶頭校園霸凌嗎」。聽說過很多次校園霸凌,參與的主體皆為學生,可這一次的帶頭霸凌者卻變成了老師!當「校園霸凌」這四個字與老師聯系在一起,哪個家長心中都是震驚與后怕吧?
同事李姐的兒子小偉,一年前因抑郁癥休學。小偉剛滿11歲,因一道題沒有做出來,老師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,說小偉的智商堪憂。
從那以后,同學們漸漸不愿跟小偉一起玩,小偉也不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,那老師更是對小偉愛搭不理。這種負面循環持續了將近一年,看到兒子的成績越來越差,李姐才發現兒子在校被老師不公平對待,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