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的路上,遇到一位媽媽送兩個女兒上學,兩個小女孩大概八九歲的樣子。大概是小孩子的好奇心,看到路邊有車開走,她們會不停地回頭張望。路過走在前面的小女孩時,我聽到她回頭在跟媽媽說話。
因為有點距離,又戴著口罩,并沒有聽清她在說什麼。只聽到背后傳來一句:你大聲點說話能死嗎?你聽到我說話的聲音了嗎?
媽媽說的很大聲,即便我走出七八米都清清楚楚地聽到她的聲音。我沒有回頭看女孩那一刻的表情,但換位思考,如果我對媽媽說一件事情,她沒有聽清,并且大聲地責怪我,我會失去再次跟她交流的機會。我不敢說了!我腦海里的第一句話是:即使你不知道怎麼說,也不要跟孩子「暴力溝通」!
這個媽媽有壞心思嗎?你聽她大聲地給女兒做著示范,明明是在教孩子怎麼做啊,可是好好的話卻「出口成傷」。
她明明可以溫和而親切地對孩子說:「寶貝,你的聲音有點低,媽媽聽不到,可以大聲一點嗎?」這樣的話語,溫柔、積極又安全感十足,讓聽到的任何一個孩童都愿意勇敢表達自己。
可話語變成「你大聲點說話能死嗎?你聽到我說話的聲音了嗎」這種「羞辱式」的表達方式,卻讓孩子難以接受。
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矯情,不就是一句話嗎,至于那麼大的反應嗎?台灣兒福聯盟曾在網絡上發布過一條視訊,內容關于《情緒怒罵,傷害孩子一輩子》。錄制視訊時,邀請了一些民眾,讓他們坐在街頭,接受突如其來的批評與辱罵。
結果那些參與錄制視訊的人表示,聽到那些羞辱的話,內心會緊張、難過、恐懼、產生負能量,甚至還有的人表示自己會記得一輩子。這些都是有些調節情緒能力的成年人,他們聽到這種話尚且如此,那麼孩子呢?當父母總是拋出羞辱的話,在這樣的環境中,兒童又該如何拯救自己?
中國有句古話叫:「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」。若好好說話,即便是天寒地凍的天氣,也會讓人感覺溫暖;可如果口出惡言,即便是一年中最熱的六月天都會讓人感覺到寒冷。語言就是有這樣的殺傷力,也可以稱為「魅力」。
可能有人會疑問,什麼是羞辱的話,又怎麼會不知不覺說出來呢?
1、什麼是羞辱的話
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有沒有說過這類型的話:
「笨死了,一點小事兒都做不好」
「穿這麼點衣服,不凍死你才怪」
「沒長眼睛啊?不能好好看路?」
「養只豬都比你強」
「房間跟狗窩似的,就不能收拾一下?」
……
你一定聽過,或者說過這類型的話,這些看似平常,隨意奪口而出的難聽話,都可以稱之為「羞辱的話」。
《原生家庭》中提到:「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的,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,并且將那些話變成自己的觀念」
2、為何會說出羞辱的話
沒有哪個家長會自愿去傷害自己的寶貝,可為什麼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說出那些傷害兒童「羞辱」的話呢?通過分析周邊朋友們,我總結出2點:
1)、從「羞辱」話中長大,認為教育就是這樣
從我自己的經歷上,發現這樣一個特點。當看到我家寶貝做出一些我認為不合理的事情時,我也會脫口說出一些「羞辱」的話,而且在說這些話的時候,一些畫面似曾相識。後來我才明白,是因小時候也經常被大人這樣說。
那些不知不覺說出口「傷人」的話,是會深深留在腦海中,等自己有孩子的時候,就會喚醒這部分記憶,最后傷害便成了「延續傷害」。
2)、沒有意識到對孩子造成傷害
父母說出那些傷害兒童的話時,并沒有意識到這些話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。相反看到孩子難過的表情,可能還會覺得自己的話對孩子起到了「上進」的作用。
成年人的世界中,一些「羞辱」的話,是玩笑,也會變成動力。但小孩子的世界卻不是,他們會認真的覺得自己被父母嫌棄。
說實話,偶爾聽一句羞辱的話,對孩子來說影響不大。但是經常聽,并且在這種「羞辱」中成長,對青少年的影響實在太大了!
就像我上文中提到的,如果媽媽對我說:「你大聲點說話,能死嗎?」大概我每次想與她交流的時候,都會因想到這句話而失去分享欲望。
不止如此,青少年會因為羞辱的話, 自尊心受到打擊,失去自信,在以后與人相處的過程中,自卑,沒有安全感,無法建立親密關系!
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·盧森堡曾經說過: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,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。所以,作為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引路人,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。
很多人應該都記得,幾年前綜藝節目《爸爸去哪兒》中陳小春與兒子的一段對話。當時做任務,Jasper因年齡小走的比較慢,結果陳小春非常不耐煩地沖兒子吼。
陳小春是誰?那可是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「山雞哥」啊。入戲的人,誰都會對他忌憚三分吧。他對兒子的一聲吼,想必也嚇懵了不少屏幕前的人。當時我以為孩子會哭,結果3歲的Jasper拿起喇叭沖爸爸喊道:can you stop angry now?(你現在可以停止生氣嗎?)
意識到自己的話對兒子帶來的影響后,陳小春立刻放低聲音,與兒子好好說話。一場父子之間無硝煙的戰爭,就這樣在Jasper的勇敢表達中消散。
有很多父母像陳小春那樣,無意識地對孩子說出傷害的話,可像Jasper那樣勇敢表達自己思想的孩子卻很少。大部分的寶貝還沒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,就被父母無意中說出羞辱的話,搞得沒有表達的勇氣與欲望了!
所以親愛的你,如果你已經是父母,請一定要謹慎自己對兒童的言語,更要學會與寶寶好好說話。要知道,父母的只言片語,會貫穿孩子的一生!即使你不知道說什麼了,也不要跟孩子「暴力溝通」。
若你看到了今天的文章,我希望我們可以共同糾正那些「錯誤」,別讓自己無意中說出的話傷害到孩子,也別讓我們對孩子留下遺憾!
(本文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