迄今為止,聽到最大的笑話,就是「一二年級不重要,等到三年級之后,孩子認真學習就好了」。每每聽到這句話,就忍不住上前想跟父母探討一下,也確實這樣做了。
低年級的小學生,學習真的不重要?
朋友兒子剛上一年級,但他還是幼兒園的狀態,就連上課40分鐘都坐不住,經常被老師投訴。原本以為朋友會重視起來,結果她來了一句:一年級能學什麼啊?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就好。
為此,冒著和朋友「決裂」的風險,跟她探討了這個問題。經過幾個小時的深入交流,朋友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覺得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所懈怠。僅僅用幾個問題,就讓她幡然醒悟。
問題一:低年級都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,你怎麼確定孩子到了高年級,就能認真學習呢?
問題二:學習就像建房子,重點在于地基是否打好。若是基礎都沒有掌握,誰能保證孩子未來的學習大樓不會坍塌呢?
很簡單的問題,朋友卻思考了很久,因為她內心也沒有答案。其實和大多數父母一樣,總覺得一二年級的知識太簡單,只要孩子稍微用點心,就能輕松掌握這些內容,隨時隨地都能考出滿分。
小學生兩極分化嚴重,問題到底出在哪里?
一二年級,孩子的成績都差不多;到了三年級之后,孩子之間慢慢出現差距;五六年級,成績的差距會更加明顯,很多孩子連及格都是奢望。
或許是因為低年級的差距太小,很多父母不以為意。他們潛意識里覺得:一二年級不用管的太嚴,只要孩子能跟上老師的思路,課下認真完成作業,就不會成為墊底的那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