琳琳是一位「新晉」媽媽,最近她正因孩子的「社交需求」而煩惱。
琳琳的兒子已經八個月了,兒保的醫生也提到了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,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。這可讓有點「社恐」的琳琳很是煩惱。
每次她出門遛娃,總感覺自己融入不進去小區的「遛娃群」。原因很簡單,「遛娃群」的主力軍主要都是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們。
像她這樣全職帶孩子的媽媽,可以說是少之又少。
琳琳并非沒有事業心,而是她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應該享受更多媽媽的陪伴,這樣的孩子會更加有安全感,也會更加聰明。
如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,她總覺得放心不下,甚至覺得老一輩人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。
在大家傳統的觀念中,孩子和媽媽天生就有種最親密的連接,按理來說,由媽媽帶大的孩子更為聰明。對于這一觀點,琳琳也是深信不疑。
但是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,可能要推翻像琳琳這樣的媽媽們的一些固有認知了。
耶魯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長達12年的跟蹤研究發現,童年時光有更多爸爸陪伴的孩子們,會更加地聰慧,在社交方面他們也更加自信。
看到這里,也許有些媽媽們會露出不屑的神情:「什麼?就那個世界上最危險的爸爸,還能帶出更聰明的孩子,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嗎?」
媽媽們別覺得不可思議,爸爸們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有些「不靠譜」,但是他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卻能給予孩子很多媽媽們給予不了的東西,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。
「不靠譜」的爸爸帶出的孩子卻更聰明,耶魯大學的研究背后其實有理有據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