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我們經常聽到「三年級現象」這個說法,說起來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。
所謂「三年級現象」,從外在表現來看,就是曾經在一二年級表現一直優異的孩子,到了三年級之后,學習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吃力,成績滑坡,甚至出現斷崖式下降。
這種巨大反差不僅嚴重打擊了孩子,還讓父母感到不可思議,在心理上也難以接受。
實際上,「三年級現象」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,正因為如此,我們不僅要正視它,更要去重視它,采用積極的措施,避免孩子掉進「三年級現象」的坑。
回顧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正是因為自己未雨綢繆,使得女兒非常順利升入中高年級,并始終保持著學習上的優勢。
借助這篇文章,我簡單聊一聊「三年級現象」的成因及防范措施。
了解「三年級現象」成因,就能給我們家長提供正確、客觀的教育思路,避免在孩子教育上埋下隱患。
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,我發現,造成「三年級現象」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幾點:
1.在早期教育中進行了搶跑
所謂「搶跑」,其實就是超前超綱教育。
這種超前超綱教育非常有迷惑性,因為可以在某個階段遙遙領先于很多同齡人,常給不少家長造成一種孩子很優秀的錯覺。
原因其實也很簡單,這是因為,孩子如果提前把未來才要學的課本知識給學了,他們很自然就會在上小學之后搶占先機。
但這種搶跑并不具有發展后勁,孩子往往到了中高年級甚至在三年級的時候,曾經所謂的「優勢」,可能就逐漸消失殆盡了。
成績暫時性的落后還是次要的,更大的問題是,由于孩子對已學過的知識失去了新鮮感,或自認為已經學會了,導致他們在聽課上出現懈怠的問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