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的思想家柏拉圖曾經說過:「在所有的動物之中,男孩是最難控制和對付的。」
他們天性好動、易激怒、自控能力差,而且發育遲緩,不太懂得人情世故,男孩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刀光劍影、打打殺殺,鬧騰個不停。
父母稍微沒看住,他們就在外面闖下了禍,令父母們頭疼不已。
那麼,究竟該怎麼養男孩,馴服好這頭「小野獸」呢?不同的年齡段,往往有不同的側重點,父母要多觀察。
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,圖文均無關
傳統的觀念認為,男孩需要更加堅強獨立,這樣才能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,所以為了鍛煉兒子的男子氣概,不少父母很少會直接地向男孩表達自己的愛意。
擁抱、安慰這些好像成為女兒的專屬,而男孩只能待在一旁自己消化負面情緒,連流淚都會被視為「沒出息」的信號。
更有一些比較極端的父母,只要男孩不聽話,他們就用皮鞭伺候,反正男孩皮實,能抗揍。殊不知,你們這些做法,其實都可能毀損男孩的心靈,讓他們變得自卑、懦弱、沒有安全感。
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提到過一句話: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,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,特別是孩子3歲前。
如果男孩三歲以前,父母給到兒子的只有冷漠和暴力,那麼就會導致小孩日后對情感的感知能力比較弱,很難共情別人,而且他們的個性發育也會有殘缺,也許會變得冷漠、易怒,難以與別人建立起親密關系。
所以,對于三歲內的男孩來說,他們更需要父母溫柔的安慰、有溫度的擁抱,讓孩子感受溫暖、快樂、親密、信任等正面積極的情緒,這樣孩子們日后才能心理健全,平穩地度過浮躁沖動的青春期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