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長經常抱怨孩子不是學習的料,腦子笨。在家長看來,問題似乎出在孩子的身上,可真實情況并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。
如果追本溯源,孩子不想學習、成績太差,更多的原因是和家長早期的教育引導有關,即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、閱讀習慣,以及缺乏學習動力。
如果我們解決了孩子的學習習慣、閱讀習慣和學習動力這三大教育問題,其實就已大體上解決了孩子成才的問題。
小學階段孩子成績之間的差距,往往就是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上的差異。
缺乏良好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的孩子,往往有以下這些不足的表現:
一是學習專注力不足; 二是不懂得合理規劃時間; 三是讀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; 四是沒有閱讀的欲望,把閱讀視為任務而不是自我需求; ……
對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,最重要的學習任務,并不是掌握了多少的知識技能,而是要先重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。
有了這個重要前提,接下來知識技能的掌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這里要特別提到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。
閱讀習慣其實在孩子學齡前就要開始著手培養。
看到過太多學齡前的孩子手里捧著的不是圖書,而是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情景。
早期對孩子的「放羊式」管教,常導致孩子在學齡之后很難真正養成閱讀習慣。
自己有過養育孩子的親身實踐,也目睹過很多家長失敗的教育案例,我發現,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孩子,他們哪怕沒有上過一天的校外補習班、請過一次的家教,只要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,就能在學習上一路開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