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,朋友和我抱怨孩子有事總愛瞞著她,什麼都不愿意說。
原來,是她接兒子放學時,發現他額頭有傷,詢問原因,孩子卻說是自己不小心弄得。
起初她沒有放在心上,直到看見老師發來的信息,說兒子頭部受了傷,有輕微流血。
急忙趕到學校后才知道,是和同桌搶粉筆玩,被對方用教具敲到了頭,連帶著額頭上的傷,也是同學抓傷的。
朋友心疼不已,但除了心痛,更多的是不解。
弱小無助的孩子,被人欺負后本應想到找爸媽,為什麼反而不敢讓父母知道?
其實,我們仔細想想,就會發現好像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:
他們被人打了罵了,不找父母;
他們在外被處處刁難,不找父母;
他們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,不找父母。
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孩子寧愿獨自承受痛苦,也不告訴父母?
01
別讓信任變成失望
父母肯定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「在外被人欺負,一定要告訴爸媽,幫你報仇。」
可每當孩子抱怨自己的種種遭遇,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時,大多數父母給孩子的回答卻是:
「為什麼被欺負的總是你,而不是別人?」
「被人罵了,還有臉回來講?」
「一定是你的問題,不然人家怎麼會這樣。」
「你怎麼這麼笨,不會打回去嗎?」
其實,孩子在外遇到問題來找父母,是出于一種依賴,可如果每次得到的都是指責,對父母的信任也會消失殆盡。
而這種信任,往往直接影響孩子遇到問題后的態度和處理方式。
綜藝節目《中華好媽媽》里,一位台灣媽媽講述了至今都難以忘懷的一件事。
小時候,父母的一位男性朋友來家里做客,趁他們不在,這位叔叔欺負了她。
她跑去告訴爸媽,沒想到媽媽非但不以為然,還責怪她小孩子亂講話,說如果讓叔叔聽到了,會很尷尬。
這讓她非常委屈,從那以后,遇到任何困難都沒敢再跟父母提起。
即便現在已為人母,每每想起這件事,她心情都無比沉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